20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真题与答案(1)(1)
一、名词解释 1.滞胀
2.基尼系数
3.法定准备金率
4.替代效应
5.纳什均衡
二、辨析题
1.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2.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3.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4.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总是一致的。
5.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6.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三、简答题
1.说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2.简要说说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并举一简单的例子。
3.简述价格限制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4.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四、计算题
1.有两个寡头企业生产同质商品,其反需求函数为P=160-q1-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MC1=MC2=40,固定成本FC1=FC2=0。
(1)求两厂商的古诺均衡及各自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两厂商合谋,计算合谋后的各自产量、价格和利润。 (3)比较(1)、(2),说明合谋前后的变化。
2.某经济体C=100+0.25Y,I=200-25r,G=100,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为2000,货币需求函数L=Y-100r,求该经济体的总需求函数。
五、论述题
1.说明由市场机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困难,并根据你的见解,说说解决方案。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滞胀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总产量y和价格水平P。在短期内,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较频繁。它向左和向右的移动造成产量y的减少和增加以及相应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和上升。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易移动,但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可以使它从充分就业的位置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失业和价格的上升,即出现滞胀状态。
2.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图1 洛伦兹曲线
如图1所示,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3.法定准备金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保存的存款保证金比率,该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只需留出更少的准备金。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银行准备金,因此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4.替代效应
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即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构成了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5.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是美国数学家纳什于1951年提出来的一种均衡理论。这种均衡是指参与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合。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二、辨析题
1.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答案】正确
【解析】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也等于政府为其运转而融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关于财政政策的争论有时就是产生于应该如何衡量预算赤字。经济学家和决策制定者们衡量预算赤字时通常会使用通货膨胀、政府的资本资产、未计算的负债、经济周期这四项指标,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来推断财政政策。根据功能财政思想,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能会在短时期实行一定的赤字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则会缩小预算赤字,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2.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答案】错误
【解析】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政府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则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增加货币的扩张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引起的IS曲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移动虽然不会改变利率水平r,但仍然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y。如图2所示,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1时,收入由y0相应增加到y1;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IS2时,收入由y0相应减少到y2,这表明财政政策起到效果。
图2 财政政策有效
3.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答案】错误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因此二者不能混淆在一起。再者,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若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
出口,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净出口作为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之一,被用来与该时期内的社会总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加总来计算GDP,而不是用来计算GNP。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4.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总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解析】当一个经济中存在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在很多时候,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该经济主体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全部社会成本。
5.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答案】正确
【解析】劣等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需求量减少的商品。如果商品X为劣等品,则其需求函数满足:∂X/∂M<0。设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其中,M为消费者的总收入,P1和P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价格。等式两边同时对M求偏导数,得到:
P1·(∂X1/∂M)+P2·(∂X2/∂M)=1① 假设商品1和商品2均为劣等品,那么就有∂X1/∂M<0,∂X2/∂M<0,从而①式左边恒小于0,①式不成立,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6.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答案】错误
【解析】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即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本商品需求量减少,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降低时,本商品需求量增加,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而这恰好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而不是互补品。
三、简答题
1.说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答:(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整体经济福利、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在宏观经济中,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都是以下四种:①充分就业;②价格稳定;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这四种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具体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也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2)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即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具体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但由此也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由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难以避免,预算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有冲突;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而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2.简要说说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并举一简单的例子。 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指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者所具有的优势。比较优势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2)例如,假定荷兰和意大利的1单位乳酪和1单位红酒价格都相同。在荷兰工人生产1单位乳酪需要1小时,生产1单位红酒需要2小时;而在意大利工人生产1单位乳酪需要6小时,生产1单位红酒需要3小时。
这时,荷兰在生产乳酪和红酒方面都有绝对优势。但荷兰生产1单位乳酪的时间成本是1单位红酒的一半,意大利生产1单位乳酪的时间成本是1单位红酒的两倍,因此荷兰在生产乳酪方面相对于意大利有比较优势,同理可知意大利在生产红酒方面相对于荷兰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荷兰可以选择将劳动时间全部投入生产乳酪,然后出口超出国内需求的乳酪到意大利以换取红酒;意大利也可以专业化生产红酒来换取一部分乳酪,最终两个国家都可以得到比没有国际贸易时更多的消费。
3.简述价格限制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答:价格限制是指政府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规定的某种商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或为保护生产者利益而规定的某种商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 (1)最高限价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3 最高限价
如图3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限制价格(P0<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2,供给量为Q1,(Q2-Q1)为实行最高限价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产品的短缺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引发黑市交易。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变相涨价。为了维持产品的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
(2)最低限价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4 最低限价
如图4所示,原先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支持价格(P0>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Q2-Q1)为实行支持价格后的产品过剩的数量。为了解决过剩的数量,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产品。
4.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货币现象
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下所示的交易方程:MV=Py。
由于经济中对产品与劳务支出的货币额即为产品和劳务的总销售价值,因而方程的两边相等。由该方程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π=m-y+v
式中,π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y为产量增长率,v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根据该关系式,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进一步地,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有:
π=m-y
上式表明,通货膨胀等于货币增长率减去产量增长率。同时,在长期内,实际产量的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上述方程意味着,在长期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一对一地导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2)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该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如图5所示。
∧
∧
∧
∧
∧
∧
∧
∧
图5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5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图6来说明。
图6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图6中,总需求不发生变动。当总供给曲线为AS1时,这一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1决定的总产量为y1,价格水平为P1。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移到AS2时,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2决定的总产量为y2,价格水平为P2。这时,总产量比以前下降,而价格水平比以前上涨。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
进一步提高而移动到AS3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3决定的总产量为y3,价格水平为P3。这时的总产量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有两个寡头企业生产同质商品,其反需求函数为P=160-q1-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MC1=MC2=40,固定成本FC1=FC2=0。
(1)求两厂商的古诺均衡及各自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两厂商合谋,计算合谋后的各自产量、价格和利润。
(3)比较(1)、(2),说明合谋前后的变化。
解:(1)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π1=(160-q1-q2)q1-40q1,对q1求导,并令其导函数等于0,即:-2q1+160-q2-40=0
整理得到厂商1的反应函数:q1=(120-q2)/2①厂商2的利润函数为:π2=(160-q1-q2)q2-40q2;同理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q2=(120-q1)/2②
联立①②,得到古诺均衡产量:q1=q2=40。将q1和q2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得到市场均衡价格:P=80。代入厂商1的利润函数,求得π1=1600,同理可得π2=1600。
(2)当两厂商合谋时,设总产量为Q,那么市场价格P=160-Q,总利润函数为:π=(160-Q)Q-40Q,对Q求导,并令其导函数等于0,即:-2Q+160-40=0,解得均衡条件下的总产量为Q=60。由于两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且恒为常数,所以总产量可在两厂商之间任意分配,即任意满足q1+q2=60的非负产量q1和q2均满足要求。将Q=60代入以上公式,求得市场价格P=100,总利润π=3600,若两厂商平分利润,则:
π1=π2=1800
(3)①合谋前市场总产量Q=80,合谋后总产量下降,变为Q=60;②合谋前市场价格为P=80,合谋后市场价格上升,变为P=100;③合谋前单个厂商利润为1600,合谋后单个厂商利润上升,变为1800。
I=200-25r,G=100,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为2000,货币需求函数L=Y-100r,2.某经济体C=100+0.25Y,
求该经济体的总需求函数。
解:依题意可知,在该经济体中,由于Y=C+I+G,所以有:Y=100+0.25Y+200-25r+100,整理得:Y=1600/3-100r/3①
又由L=M/P=2000/P,可以得到2000/P=Y-100r②
联立①②式可得到该经济体的总需求函数为Y=500/P+400。 五、论述题
1.说明由市场机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困难,并根据你的见解,说说解决方案。 答:(1)市场机制在面对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时常常会发生市场失灵的情况,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由市场机制来提供则会面临以下两种困难:
①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这是指公共物品的消费权或享用权并不是由某个人独有,而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所有,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或使用,并不能阻止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例如,国家提供的国防安全,人人都可享受。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从这类物品的消费中分享到好处,或者他只需为此付出很少代价,就能享受到很多利益。在现实经济中,单个消费者通常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或是为了少支付和不支付价格就得到利益,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这就导致了公共物品虚假的需求曲线,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②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问题。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这是指公共物品的消费增加时,成本并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增加一个公共物品使用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有效的配置资源的原则就是免费
提供公共物品给对其有需求的任何人。如果单个消费者认识到他不用付出成本就能享受利益,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例如,如果没有政府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能自动地去修建海洋中的航标或灯塔。
(2)由于效率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实现,对私人物品,边际收益由消费者得到的收益衡量;对公共物品,我们必须要加总享受该公共物品的每个人对增加一单位产出的估价是多少,才能得到边际收益。然后,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才能决定供给公共品的有效水平。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解决方案实现公共物品的最优配置:
①集体协商出资,购买公共物品。如果涉及的人很少,计划又相对便宜,所有家庭会自愿同意分摊成本,该方案就是有效率的。
②由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所有受益者征税。当涉及的家庭很多,自愿的私人安排常常是无效率的,因为人人都有当“免费搭便车者”的动机。公共物品有效率地生产就必须由政府补助或者政府提供。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答:(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另一方面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国内家庭与企业债务问题还未解决;消费增速持续下滑,致使企业经营活力下降;家庭和企业部门间债务的负反馈效应还溢出到银行系统,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尚处于阵痛期内;金融系统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保就业及所有制歧视等因素使得商业银行对僵尸企业被动输血,加剧了金融资源的错配等。
外部环境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增加了进出口的不确定性,与美元指数攀升等因素叠加,共同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
(2)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所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图7所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等,使IS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经济的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均衡产出由Y1增加到Y2。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扩大国内总需求,刺激经济总产出的增加。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在扩内需、调结构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大对“三大攻坚战”、就业、科技、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支持力度。要深化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企业税费减免力度,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序推进房地产税制度的实施,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以及隐性债务问题。
图7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影响
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
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情况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总体而言,为应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