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忧浙水滨的下一句

2022-12-07 来源:要发发教育

分忧浙水滨的下一句:爱山成大癖。诗词名称:《上杭州令狐使君》。本名:贯休。别称:禅月大师。字号:字德隐。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出生时间:832年。去世时间:912年。主要作品:《观立翰林真二首》《横吹曲辞·长安道》《横吹曲辞·入塞曲》《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分忧浙水滨”的详细介绍:

一、《上杭州令狐使君》的全文 点此查看《上杭州令狐使君》的详细内容

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

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

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

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二、贯休其他诗词

《夜雨》《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观立翰林真二首》《道士》《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上杭州令狐使君的详细信息

要发发教育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登楼海岳春”的出处是哪里

“登楼海岳春”出自唐代贯休的《上杭州令狐使君》。“登楼海岳春”全诗《上杭州令狐使君》唐代 贯休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作者简介(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

带求字的古诗词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上杭州令狐使君》贯休 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求友》孟郊 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

带“浙水”的诗句

16、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出自唐·贯休《上杭州令狐使君》17、地偏浙水开孤垒,风散江云覆万家。——出自强至《依韵和酬杨公济澄江见寄长句》18、芳草温阳客,归心浙水西。——出自唐·陈陶《永嘉赠别》19、群臣痛洒新亭泪,孱主方看浙水潮。——出自元·吴景奎《望江亭怀古》20、若见楚...

颜冉的诗句颜冉的诗句是什么

”前蜀贯休《上杭州令狐使君》诗:“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三、网络解释颜冉颜冉,出自《论语·先进》,是颜回、冉耕的并称,二人均为孔子弟子,皆以德行著称。关于颜冉的成语绿鬓红颜冉冉升起咫尺颜奴颜媚骨强颜欢笑腼颜人世冉冉不绝柳骨颜筋_颜事仇关于颜冉的词语忝颜偷生腼颜人世承颜候色朱...

吕氏男孩名字洋气有内涵的2024

【吕德冉】——取自贯休的诗句《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 德:德字念作dé,德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具有仁爱之心、恩泽于民、德高望重。 冉:冉字念作rǎn,冉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温柔、温和、善良、恭谨之义; 【吕振成】——取自韩淲的诗句《振衣行复阻,岸帻坐成痴。》 振:振字念作zhèn,...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

“爱山成大癖”的出处是哪里

“爱山成大癖”出自唐代贯休的《上杭州令狐使君》。“爱山成大癖”全诗《上杭州令狐使君》唐代 贯休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作者简介(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

“视事奸回尽”的出处是哪里

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作者简介(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

“求瘼似诸身”的出处是哪里

“求瘼似诸身”出自唐代贯休的《上杭州令狐使君》。“求瘼似诸身”全诗《上杭州令狐使君》唐代 贯休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作者简介(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

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出自唐代贯休的《上杭州令狐使君》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