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郭镇小学“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024-03-01 来源:要发发教育


东郭镇小学

关于构建“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依据滕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探索构建适合我镇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提高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素质教育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有效提高,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构建“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新模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能力。

2、引导教师深化教材教法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3、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及校本研修,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5、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三点一练”教学模式。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强化认识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底)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成立“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活动实施方案》,确立课堂教学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2.加强学习,强化认识。全镇内开展“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识培训,了解和把握滕州市内外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的架构和流程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共同特点,丰富理论储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形成共识;要深入剖析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外地教育教改经验,研究高效、实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在组织认真学习、扎实培训、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的讨论交流。

3.要充分借鉴滕州市内外课堂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经验成果,初步形成符合全镇实际的“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并据此进行改革实验。

4.结合实际,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寻找突破口,确立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的试点班与试点学科,同时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学科老师(含班主任)、学生模式操作的准备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和指导,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起好步和有实效。

(二)探究实践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1.根据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组织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专题学习研讨活动;通过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模式培训、交流、指导,使各学科教师都来深入研究实践、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力争做到学校无空白,年级无空白,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打好基础。

3.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主题论坛和名师讲坛活动。广泛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形成成果。

4.进行“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课例研究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5.在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广泛交流、研讨总结的基础上召开“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

式”研讨交流现场观摩及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

6.围绕“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开展课题开题、专题报告等研讨活动。课题研究要紧扣活动主题,侧重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念、方法、策略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等,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稳步推进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月)

1.以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模式实践应用中评价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模式实施。

2.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教师做优秀课堂教学示范和讲座,通过组织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重点解决模式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高原期的瓶颈制约,打造整体推进的示范学校和示范学科,积极推广成功经验。

3.举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素质的检测和评比活动,进行教学理论考核,举办限时教(学)案设计比赛、教学课例评析比赛、说课比赛和同课异构竞赛等活动。

4.推行上好常态课,打造精品课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做到驾轻就熟。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1.总结反思。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的座谈会,收集各学校教改的做法和效果,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

⑴汇编《“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成果集锦》。收集教改实验中的成功实施方案、经典课例、优秀论文等成果资料。

⑵召开“三点一练” 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成果展示会。

3.优秀成果交流。开展“三点一练” 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课题研究鉴定、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及课件评比活动,展现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果。

4.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推广“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活动的成功经验,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长效机制。

四、活动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有效开展,镇教委成立以李广山主任为组长

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小学教研室。各学校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镇领导小组将根据需要做好“走出请进”工作,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聘请专家讲学提供理论引领,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力度,推进过程中及时把握活动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各学校领导要深入活动全过程,带头上研讨课、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题研究工作。

(二)机制保障

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学校“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考核办法,做好对各年级、任课教师全年岗位目标考核,把“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推进和效果作为全年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三)物质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更新教学设施,支持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对“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三点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点

1、理论来源:根据市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我镇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情况分析,我们一致认为把“导学案+小组评价+当堂检测”进行整合,逐步形成 “三点一练”教学模式。“导学案”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评价”实现了学生的长效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当堂检测”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可见性,便于教师查缺补漏,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操作要点:“三点一练”教学模式分析 “三点”指的是四个三点:

(1)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2)三“当堂”: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3)抓住三点: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读书的顺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读书后初步获得的知识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4)三个始终:一是要始终“预习单”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小组评价贯穿始终,三是始终坚持完成当堂检测。

“一练”指的是:一堂课的设计,应以练习为主线。教师的讲,学生的讨论,穿插在练习之中,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

六、根据学科特点初步形成的“三点一练”教学流程 1、语文:

当前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体验不够,教师讲得太多,代替学生分析课文现象严重,学生语文化思想并未萌动,更谈不上精彩,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学校认为要围绕落实“教学目标”,坚持“三个特点”、“一条主线”,提出小学语文以“三点一练”为特征的语文“自主-交流”四环节。

三“为主”: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三“当堂”:

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抓住三点:

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读书的顺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读书后初步获得的知识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个始终:

一是要始终预习单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小组评价贯穿始终,三是始终坚持完成当堂检测。

一堂课的设计,应以练习为主线。

教师的讲,学生的讨论,穿插在练习之中,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 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检测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 ,形成能力。

2、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探索和改革中,已基本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初步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现将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深化,围绕落实“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坚持“三个特点”、“一条主线”,提出以“三点一练”为特征的小学数学“四环节”新授课、“四环节”练习课、“三环节”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三“为主”: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三“当堂”:

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抓住三点:

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读书的顺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读书后初步获得的知识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个始终:

一是要始终预习单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小组评价贯穿始终,三是始终坚持完成当堂检测。

一堂课的设计,应以练习为主线。

教师的讲,学生的讨论,穿插在练习之中,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其基本程序是: 1.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处境生情,处境生思,处境生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描述现象。

2.生成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由学生提出并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质疑互动—全班交流、质疑互动、捕捉生成—共同优化、达成共识、形成结论。

3.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4.小组交流,合作互动: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模式,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5.全班交流,质疑互补: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质疑提问,互相补充,教师要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6.达成共识,形成结论: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结论。

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模式,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基本程序是:基本应用—综合应用—诊断评价。

7.基本应用: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8.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综合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

9.检测诊断: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也会暴露出学习的不足和疏漏,教师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在本环节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要点:应用要有目的性,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应用要体现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

第四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回顾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学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建模步骤: 1、模式解析 2、示范引领 3、全员练课 4、模式赛课 5、精品展示 6、常态跟踪

7、基于个性创建学科变式 8、基于实践优化课堂模式 9、基于发展超越范型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