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动
2022-11-21
来源:要发发教育
第24卷第3期 201 1年9月 水产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Vo1.24,No.3 Sep.2011 文章编号:1 005—3832(201 1)03—0035—05 20 1 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动 马波 ,白海文 ,姜作发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环境重: 野外科学观钡4试验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2010年10月4日~21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洄游繁殖群体渔业资源及其种群结 构变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统计标本9160尾。初步结果显示,大麻哈鱼的Et洄游数量受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较 大,出现2次洄游高峰期,平均日单船捕捞量为64尾。体长为55~65cm的个体占群体中的74%,其中体长为 55—60cm的雌(36.82%)、雄(36.58%)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接近,在体长小于55cm的群体中,雄陛(27.17%)个 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雌性(12.75%),体长大于60cm的群体中,雌性(48.61%)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 雄性(34.25%)。体质量为2 000—3 O00g的个体占群体中的57%,体质量大于2 500g的群体中,雌性(61.73%)个 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雄性(46.06%)。雌、雄性比为1.09:1,其中体重大于2 500g的雌性在群体所占比例最 高为36.06%,其次为小于2 500g的雄性,占28.8%。对比历史数据表明,该渔业产量为近15年的最高值,总体资 源量呈增多趋势,群体中个体趋于小型化,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种群结构;2010年 中图分类号:¥932.229 文献标识码:A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hanges in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in Ussuri River during 2010 MA Bo1,BAI Hai—wen2,JL G Zuo.fa (1.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ittute,Chinese Academy ofFishery Sciences,Key Field Scientiifc Observation Sta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Ministry ofAgriculture,Harbin 150070,China; 2.College ofFisheries nd aLife Science,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h曲ai 201306,China) Abstract:The resources ofmigratory spawning groups and chang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were surveyed in a total of9160 statistical samples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collected n iUssuri River rom Octfober 4 to October 21 in 201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quantiy of tspawning chum salmon daily.Two peaks were ob- served with an average of 64 individuals in a daily single boat catch.The individuals with body length of 55 ̄65 cm were found to ac— count orf 74%in the roup,wigh tvery similar ratio Of male(36.82%)to female(36.58%)for het individuals wih tbody length of 55 ̄60cm.For het individuals wih tbody length of less hatn 55 cm,however,the male individuals(27.1 7%)had higher proportion than he tfemales(12.75%)did.There was higher proportion in het female(48.61%)than in the males(34.25%)in the chum salmon wih tbody length ofover 60 cm.The ndiividuals with body weight of2 000-3 000 g comprised of57%in the group surveyed,and orf hte individuals wiht body weight ofover 2.500 g,there was higher proportion in the females(61.73%)than in he tmales(46.06%),with the ratio offemale to male=1.09:I.In the roup gofthe chum salmon wih tbody weihtg ofabove 2 500 g hte females were shown he tmax・ imal proportion(36.O6%),followed by n imales(28.8%)with body weihtg of less hatn 2.500 g.The chum salmon production in hits year was the maximum in the past 15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data,indicating that he overallt amount ofresources presents an in‘ 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but hatt he tish become smalfler in size,with predominant females. Key words:Ussuri River;Oncorhytwhus keta;population structure;2010 收稿日期:2011-5一l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o9O3o48—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E1(2009HSYZX—zH—O2) 作者简介:马波(1974-),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资源研究.E-maiI:hs ̄rmb@hotmail.com. ・36・ 水产学杂志 第24卷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为黑龙江和乌苏 里江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的9月中上旬至1O月 下旬由黑龙江河口溯河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产卵 繁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抚远县江段是大麻哈 鱼的主产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5],近十几年来大 麻哈鱼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大,与上世纪90年代之 前相比捕捞量呈明显下降,大麻哈鱼个体呈小型 化,性成熟年龄提前,这表明溯河至我国境内的黑 龙江、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种群面临着严重的危 机。本研究在已有调查的基础上,对2010年溯河至 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的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了种 群结构及其变化,分析了种群资源现状,为保护我 国大麻哈鱼的种群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0年10月4日 10月21日,在乌苏里江的 抚远县乌苏镇通江口0号标大麻哈鱼捕捞滩地,采 用规格为长300 In,高4 m,外网目13.8 em,内网目 12.5 em的三层流刺网进行采样、调查。 1.2调查方法与分析 采用随机抽取捕捞船的渔获物,逐日、逐船统 计,测量体长cm),体质量(g),统计雌雄比例,同时 监测水温、溶解氧等理化指标。 2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期间,13平均调查30船次,共统计大 麻哈鱼9 160尾。测量体长、体质量544尾,体长范 围46.0—72.5 em,平均58.4 em,体质量范围1 lOOg -4950g,平均2 560 g。按照生别及体质量(以2 500 g 为限)统计6952尾,其中大于2 500 g的雌性2 507 尾,雌性1 327;小于2 500g的雌性1 116尾,雄性 2 002尾。平均日单船产量为64尾,统计总捕捞产 量约为48 678尾。 2.1水温与溶解氧 水温总体变化为:从4 13(12.5 ̄C)开始逐渐升 高,并从6 13的12.8 ̄C快速升至8日的最高温度 18.5℃(日平均升高2.9 ̄C),后快速降低至11日的 13.2℃(日平均降低1.8℃),再小幅升高至13日的 14.4℃,又缓慢降低到18 13的7.7℃(日平均降低 l-3℃),又升至l0.5℃,至21 13降到最低6.4℃(图 1) 图1乌苏里江通江口水温变化 Fig.1 Change in water temperature in Ussuri River estuary 溶解氧值总体变化为:从5 13的10.06 mg门L起 逐渐降低至8日最低值7.08 mg,L,后逐渐上升,产 生2个上升波动,至18 13为最高值10.58 m ,再 有小幅下降至9.84 mg/L(21 13)(图2)。与水温相 比,溶解氧的变动趋势与水温的变动趋势呈负相 关,即当水温升高时溶解氧降低,水温降低时溶解 氧升高,当水温最高时(8 13,18.5℃),溶解氧最低 (8 13,7.08 mg/L),水温较低时(18 13,7.7℃),溶解 氧最高(18日,10.58 mg/L)(图2)。 一 搂 缝 图2乌苏里江通江口水体溶解氧含量变化 Fig.2 Change in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water in Ussuri iRver estuary 2.2捕捞量统计 单船白天、晚上的大麻哈鱼平均捕捞量表明: 13 13之前(约lOd)白天的平均捕捞量略多于晚上 的捕捞量(仅10日为晚上多于白天),从13日以后 (约8d),为晚上的捕捞量略多于白天(仅16日为白 天多于晚上)。平均单船产量出现2次峰值,分别为 4日的76尾和13日的82尾,最低为21日的42 尾,平均每天单船产量为64尾(图3)。 大麻哈鱼产量与水温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即 随着水温的升高,大麻哈鱼的产量降低,随着水温 的逐渐降低,大麻哈鱼的产量逐渐升高。当水温最 高时(8 ̄9日),大麻哈鱼的单日产量低至53尾,当 水温低到12—13日时,大麻哈鱼的单日产量最高(82 尾),这表明大麻哈鱼的洄游繁殖群体的洄游数量、 行为等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洄游后期,虽然水温 3期 马波等:201 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动 ・37・ 逐渐下降,但产量也处于下降趋势,表明总体洄游 数量已逐渐减少。 +夜间平均单船产量 产量 产量 图3乌苏里江通江口大麻哈鱼的日平均单船捕捞量 Fi孚3 The average daily catch of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per boat in Ussuri River estuary 2.3捕捞群体体长组成 大麻哈鱼捕捞群体的体长范围为46.0 72.5 cm,平均58.4 cm。体长55~60 cm和60 65 cm的个 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8.60%和34.56%,两 者合计73.16%,为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表1)。 在雌性群体中,体长为55 60 cm的个体所占 比例略低于60~65 cm的个体,分别为38.62和 40.34%,两者合计为78.96%,为本群体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在雄性群体中,体长为55~60 cm的个体所 占比例明显高于60 65cm的个体,分别为38.58和 27.95%,两者合计66.53%,在本群体中为主要组成 部分。 雌雄群体相比,体长为55~60 cm的个体在本 群体中所占比例接近(雌性为38.62%,雄性为 38.58%),在体长小于55 cm的群体中,雌性个体在 本群体中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雄性个体在本群体中 的比例(分别为12.75%和27.17%);而在体长大于 60 cm的群体中,雌性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明显高 于雄性在本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48.61%和 34.25%)。 表1 201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捕捞群体体长分布 Tab.1 Body length profile(%1 in 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in Ussuri River during 2010 体长/cm 45 50~55~60~65—70~75 n 1.03 1 1.72 38.62 40 34 7.93 0.34 290 6 3.94 23.23 38.58 27.95 5.91 0.39 254 十6 2-39 l7.10 38.60 34.56 6.99 0.36 544 日统计群体的平均体长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平 均每日洄游群体的平均体长并不均匀,未呈现明显 的变化趋势,变动范围在4 cm以内,最低为56.2 cm,最高为60.1 cm(图4)。 日期(日) 图4乌苏里江通江口大麻哈鱼捕捞群体的日平均体长 Fig.4 Average daily body length of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in Ussuri River estuary 按日统计群体的平均体质量结果显示,调查期 间平均每日涸游群体的平均体质量不均匀,未呈现 明显的变化趋势,变动范围较大,最低为2 060g,最 高为2 940g(图5)。 2.4捕捞群体的体质量组成 大麻哈鱼捕捞群体的体质量范围为1 100 4 950g,平均2 560g。体质量2 500~3 O00g的个体在 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为31.25%,其次2 000~2 500g 占26.84%,两者合计58.09%,为群体中的主要组成 部分(表2)。 图5乌苏里江通江口大麻哈鱼捕捞群体的日平均体重 Fig.5 Average daffy body weight of 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in Ussuri River estuary 在雌性群体中,体质量为2 500g~3000 g的个体 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为33.10%,其次为2 O00g ~2 500 g占26.21%,两者合计占59.3l%,为群体中 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雄性群体中,体质量2 500 g~ 3 O00g的个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为29.13%, 其次为2 000 2 500 g占27.56%,两者合计56.69%, 为群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体重为2 000 2 500 g的雌雄个体在本群体中 所占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26.21%和27.56%),在 体重小于2 O00g的群体中,雌性在本群体中所占比 例明显低于雄性在本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12.06% 和26.38%);而在体质量大于2 500 g的群体中,雌 性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在本群体中 的比例(分别为61.72%和46.05%)。 ・38・ 水产学杂志 第24卷 表2 2010年乌苏里江下游大麻哈鱼捕捞群体体重分布 Tab.2 Body weight frequency【%)in 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in the downstream Ussuri River during 2010 2.5雌雄性比及在群体中组成 在本调查期间温度、溶解氧等剧烈波动的影响就直 在大麻哈鱼渔获物中,雌、雄个体数量分别占 接体现捕捞产量上,即当水温突然升高,水体溶氧 52.1l%和47.89%,雌、雄比为1.09:1。按照体质量范 围(以2 500 g为限)统计雌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 结果表明,大于2 50%的雌性最高为36.06%,其次 为小于2 500 g的雄性占28.8%,大于2 500 g的雄 性占19.06%,小于2 500的雌性占16.05%。即在繁 殖群体中,大个体(大于2 500 g)的雌性占多数,且 远多于同等个体的雄性,与之相对应的是小个体 (小于2 500g)的雄性多于小个体的雌性。 按日统计群体雌雄比例结果表明,每日的雌雄 比并不均匀,波动较大,出现4次起伏。除了5日 外,在调查前期从6日(0.78)开始至12日(1.33)逐 渐增高,此后从0.99至1.34上下波动。整个调查期 间,雌雄比最低为4日的0.65,最高为17日的1.34 (图6)。 图6大麻哈鱼捕捞群体每日雌雄比例 Fig.6 The daily ratio offemale to male in 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依据体质量范围统计每天雌雄比例结果表明, 除少数几天(4、6、7日)外,其余每天的捕捞群体中, 体质量大于2 500g的雌性所占比例为最大,其中最 低为10日的31.97%,最高为16日的41.61%(图 7)。即大麻哈鱼洄游繁殖群体中大个体雌性占绝对 多数,且在洄游后期在群体总数减少时仍保持较高 比例。 3讨论 大麻哈鱼的洄游行为受水温变化的影响较大, 量显著下降时,此期间的捕捞量也明显减少,日单船 产量(10月9日)与升温之前(10月4日)和再降温 之后(10月l2日)相比分别下降了30.3%和36.6%。 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过高加大鱼体的机能代谢, 消耗过多体力,需要减缓洄游速度降低运动量以保 存体力;另一方面水温升高使水体中氧含量降低, 已不能满足鱼体的需求,通过减低游速而降低耗氧 率以适应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冷水性鲑鳟鱼类一 般正常活动的最适水温为10 18℃,需要水体中的 溶解氧在9 mg/L以上【刚,大西洋鲑(s4 ̄o sa/ 在水 温20cc时的耗氧率为5℃时的5倍【 ,因此,大麻哈 鱼整个群体在洄游的中前期,洄游行为受水温、溶 解氧等理化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回归群体 的捕捞产量的波动与水温、溶解氧量变动有显著的 相关。虽然在调查后期水温持续下降,捕捞量也在 逐渐下降,应该是洄游群体的总体数量在减少。即 在乌苏里的江通江口江段,水温的显著波动只能暂 时影响大麻哈鱼的洄游行为,包括洄游速度、通过 数量等,并不能影响整体洄游数量。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图7大麻哈鱼捕捞群体中每日依据体重划分的雌雄所占 比例 Fig.7 ThedailyratiooffemaletomalebasedOnbodyweight in the catch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连续逐日统计渔获物中的群体结构,包括体 长、体质量等组成,能够较为可观地反映在洄游期 间的群体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每日洄 游群体中的平均体长、体质量等并不均匀,存在较 3期 马波等:201 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动 ・39・ 大的波动,不同的时期差距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 表明大麻哈鱼的洄游群体的组成比较随机,在洄游 末期的平均体长、体质量与前期相比并没有表现出 明显下降的趋势。 在性比上,调查期间雌雄之比平均为1.09:1,即 群体中雌性多于雄性,这与1996年的调查结果相 同【 ,而与1999~2000年(1:1.04) 和2004年(1: 1.15) 的结果不同。但在逐日的统计结果也表明, 在洄游前期有较大波动,两者的组成也不稳定,不 同的时期差距较大,在洄游中后期(9日一21日)除 了18日为1:1外,其余均为雌性多于雄性,最大比 为1.34:1,最小为1.05:1,即在群体洄游后期,雌性 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大于雄性。除了少数几天 外,其他时间内均为较大个体(体质量大于2 500 g) 的雌性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表明雌性群体在 洄游繁殖群体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体质量上都 处于主导地位,这应该对于大麻哈鱼的种群繁衍及 后代补充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 1年10月期间调查乌苏里江洄游群体的平 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58.4 cm和2 560 g,与历史 调查数据相比,低于1996年的64.Ocm和3 400 g【 、 1999—2000年的61.81cm和2 860g 及2004年的 62.6cm(体叉长)和2 950g[ 。进一步对群体中的组 成比例统计显示,体长大于65 am的个体比重(仅 7.35%)显著低于上述年份(1999~2000年的 26.79%,2004年的25.9%);体质量大于3 O00g的个 体比重(23.14%)也明显低于上述年份(1996年的 44.2%以上,1999—2000年的37.75%,2004年的 25.9%),这表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洄游群体,在 近15年内个体质量显著小型化,主要表现为大型 个体减少,中小型个体增多,本次调查中未发现体 质量大于5 000 g以上的个体。 本次统计的大麻哈鱼捕捞数量约为48 678尾, 但这仅是10月4日至21日期间乌苏里江的捕捞 量,不包括这段时间之前和之后的捕捞量,也不包 括黑龙江整个捕捞季节的捕捞量,即2010年黑龙 江和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的总体捕捞产量应该远 高于这个数值。与近15年产量相比,2010年的捕捞 产量应为最多(1999年为15 000尾,2000年为18 000尾,2004年为25 000尾)。 综上所述,201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捕捞产 量为近15年的最高值,总体资源量呈增多趋势,群 体中个体趋于小型化,雌性个体在群体中起主导地 位,这对于未来大麻哈鱼群体的补充及资源恢复起 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觉民.黑龙江鱼类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42-44. [2]董崇智,赵春刚,王金,等.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 殖群体结构[J].中国水产科学,1999,6(3):5-9. [3]韩英,王云山,范兆廷,等.黑龙江流域大麻哈鱼(On— corhynchus ketaWalbaum,)资源现状研究[J].水产学杂 志,2002,15(1):24—34. [4]韩英,范兆廷,王云山,等.黑龙江中游与乌苏里江大麻 哈鱼生殖群体的比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 (1):25-29. [5]赵春刚,潘伟志,陈军,等.2004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 生殖群体结构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5,l8(2): 59~64. [6]范兆廷,姜作发,韩英.冷水性鱼类养殖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 7 J Crisp D T.Trout and salmon:Ecology,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M].Main:Blackwell Science,Inc,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