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五课 在生活中成长 通用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活中成长”的含义,认识自己在生活中的成长和变化; 2. 掌握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积极成长,培养自己正确的成长观念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课堂参与度,能够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1.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这一年中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变化。 2. 学习环节(30分钟) 1. 讲解“生活中成长”的概念。
– 生活中包含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成长变化。 – 我们的成长是持续的,因为生活中的变化是无限的。
– 成长是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实现目标、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法等多方面的过程。
2. 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成长。
– 请学生举出三个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例子,分享给大家。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失败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 3. 讲解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积极成长。
– 拥有目标,在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 在面对挫折、失败时,学会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 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视野,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 积极投入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扮演,锻炼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在互动中的成长。
– 随机分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一个 主题: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积极成长? –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欢迎其他组对于分享做出评价或进一步补充讨论。 3. 活动环节(15分钟) 1. 身体感知
– 分发水杯,要求学生用舌头尝一下杯子里装的水。
–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喉咙、口腔、舌头的感觉,并记录下来。 2. 感恩历练
–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于身边人物或身边课堂中有意义的事物的感恩之情,并说明具体原因。
– 引导学生从平凡小事中感恩,并引导学生多了解身边的人、事、物,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4. 总结环节(5分钟)
1. 让少数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上的心得体会以及成长感受,其余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2. 突出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在日常中不断成长,最后让孩子欢声笑语离开课堂。
三、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分享、小组讨论、活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中的变化,认识到在生活中做到积极成长的意义和方法,寓教于乐,让
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整堂课的设计理念为围绕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和活动体验而展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成长变化并且能够将其变化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让一堂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注入更多的活力、趣味和思考,以此让学生收获到更多,该课程设计的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达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