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了解成语的来源,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辨析成语,最终学会正确的使用成语。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溯本求源、成语接龙、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本节课我运用成语结合我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成语名片来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很惊奇,原来成语可以这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这让我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每节课的开头都是: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x课。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兴趣呢?在备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和积累了一些成语,在课前,我特意让学生每人写出20个成语,然后在课堂上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分享。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收集、同学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成语的来源。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
溯本求源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连线来完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6类,分别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生活俗语。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所以在连线的时候,学生把握不是很好。学生对成语的来源很有兴趣,特别是对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来文化的成语。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学习成语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了解成语来源后,我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成语接龙的首个成语我都是让学生出,学生出的成语都比较难,不容易接上,所以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检测的效果。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语环节,我找了一个反例,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但都用得不恰当。学生在看完作文之后,对误用成语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成语的误用分为多种类型,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归纳了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接触到的类型和例子,并且在课堂中展示。
学生们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也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新课改提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收集归纳展示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效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好。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没有做到及时的反馈。每个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没有漏讲的知识点要及时的补充。
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是脱离的,凸显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教师没有起到点拨、提升的作用。这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归纳完成语误用类型后,教师再出几个高考成语题当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是由学生运用成语,结合自己的名字,给自己设计一张成语名片。这个环节和导入环节相呼应,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配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后面的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的环节时间不充分,而这两个环节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也提醒了我,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的取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点深入的挖掘。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