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李华锡)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家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那么,我国目前中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如何?该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法》实施后为学科建设释放了哪些信号?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三位高校专家教授,探寻解决之道。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现状如何?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近年来,他看到很多社会人士教授家庭教育知识,教给父母们如何管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等技巧和方法,他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微观,应该对家庭教育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如果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很难。”

他认为,这也暴露出很多家庭教育指导者没有研究过家庭教育,更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因为我们高校家庭教育学科还不完善。”

1986年,赵忠心开始在北师大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2年,他开始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也成为了家庭教育专业首位硕士生导师,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期间还招收了很多进修生和访问学者。

赵忠心介绍说,我国目前仅在一些师范院校招收家庭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家庭教育学命名的专业学科目前还没有,“主要是缺少师资,欠缺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

目前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主要以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出身,他不赞同学会教育学或心理学就可以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等多学科来研究的,教育学或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些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认为,目前高等学校的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需要进一步界定,家庭教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搭建,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需要进一步融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学科现状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家庭教育的学科标准、学科体系、培养目标等还不明确。二是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没有固定方向,是去中小学就业,还是街道、社区等政府部门就业?三是目前有多个部门都在关心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的问题,譬如妇联、民政、精神文明办、团市委等,彼此的工作衔接、交叉点对于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清晰。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受访者供图

高校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赵忠心认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开两门基本课程,一是家庭教育论,一门家庭教育史。论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理论,从横面解剖家庭教育学科;史是研究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纵向解剖家庭教育学科。

其次是广纳社会中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等专家学者,对学科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最后既要有主管部门,又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他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同,提供资源和支持。

缪建东认为,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学科性质,作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学科,要充分体现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以此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其次高校需要将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用科学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来支撑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以实现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共进。

他建议要加强组织机构创新和学术平台创新,如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立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统筹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多元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创建家庭教育学术研究期刊,搭建研究资源网站,在主流媒介开辟家教专栏和在综合性教育研究杂志中增添家庭教育栏目等方式,系统推进家庭教育的学术繁荣。”

蔡丹希望今后能够尽快出台更为明确的规范规定,进一步明确学校、社区等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条件、工作职责等;其次,尽快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培养目标,就业建议等细则;最后,要加强能够进行家庭教育的师资培养,培养一批可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专家,可以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受访者供图

《促进法》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法》明确指出需要加强学科建设,这对家庭教育学科独立发展、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蔡丹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系统规划,既有方法论上的研究范式,也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有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也有高校开设了微专业等课程模块,有不少学生从中获益。

然而,系统化、整体性的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仍然在探索阶段。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家校社的协同支持,以往较为重视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管有大量研究已经明确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对家庭教育进行整合与系统化探究。

蔡丹表示,既然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就需要有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专门化的师资队伍,配套的实验条件和研究条件支撑。《促进法》实施后,未来,围绕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环境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探讨不同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等家庭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有条件的高校可开展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

中国青年网记者通过查找公开资料获悉,为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教育部发布对《关于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提案》答复显示,支持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家政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3所高校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家庭教育”属于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依据相关规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申请设置,按程序报教育部审批。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已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家庭教育学二级学科点。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教育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依照工作程序自主设置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加大力度培养相关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