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8:46
节气的创设,源于古人对太阳影子的观察。我们知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每个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古人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且记录了这种变化,这样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知道的昼夜、四季和节气。
最早古人就是在平地上竖一根棍子,观察这根棍子的日影的变化。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一年中,这根木棍的日影的长度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其中,夏季的一天正午的日影最短,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靠南,所以把这一天叫作“日南至”,也叫夏至;而冬季的一天正午日影最长,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靠北,所以把这一天叫作“日北至”,也叫冬至。古人就是这样算出了“冬至”。
那根竖着的棍子叫“表”,横在地上的做记号的,叫“圭”,合起来就叫“圭表”。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资料证明,最迟在我国的春秋时代,我们的古人就已经确定了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
古人怎样计算冬至的时间呢?相信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怎么知道冬至就在12月22日左右呢?其实古人根本不知道冬至在这一天在这个日子。古人只知道冬至日,就是影子最长的那一天,而一年中,也只有那么一天。我们现在所用的日历,是引进西方的公元历法,所以这个说法,这样表达才更准确:冬至一般对应在公历的12月22日左右。
大家都知道“冬至大如年”这句俗语,为什么在所有的节气中,古人这么重视冬至呢?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因为在测量影子定节气的时候,由于冬至的影子比较长,测量的时候相对误差能够小一些,而且测定和记录冬至的“圭”也比较长,可以把其他节气的影子长度全部包括在里面,所以冬至这个日子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最后演化成了重要的节日。
因为古代历史上,有一段世界,把冬至所在的那个月叫“正月”,也就是第一月的意思,才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最先利用影子测出了夏至和冬至,在这个基础上,把一年划分成多个区间。古人先是在冬至和夏至这两个区间,加进了春分和秋分,这样一年就变成了“四时”,也就是把一年平分成了四段。后来在四时的基础上,又平分一次,这样又加进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变为八段,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时八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8:47
冬至一般就是在每年的农历11月18日。在2021年的12月21日。是24个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8:47
冬至不是每年农历11月18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8:48
冬至应该是在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而且这一天应该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8:48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是每年的农历11月18日,也是24节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