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用户真实需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4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9:05

     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某种需要或者*,在经济学上还有购买*的含义。用户描述需求的时候,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层次,但用户说的往往不是真实需求,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来看一段描述,有人问张三现在的需求是什么,张三回答要宝马车,还要原装进口的。那么张三的需求是否真的就是进口宝马车呢?其实不一定,或许进口奥迪车也能满足张三的需求。

用户需求

      但我们不能只分析到这里,要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要宝马车干嘛呢?或许是为了代步以图方便,节省时间;或许是爱慕虚荣,以方便泡MM。一旦我们找到背后隐藏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去设计一个替代品,去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以节省进口宝马车那高昂的成本。我们做产品也一样,不能只关注用户表面的需求,而要挖掘出真实需求,才能设计出正确的产品。

     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些社会化产品的案例,比如QQ的隐身功能,SNS社区的真实头像和非真实头像的区别等,看起来这些功能都不是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一些附属的功能,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功能?

       原因就在于用户在社交群体里面有个体心理表达这样深层次的真实需求在里面,这些功能可以让用户在社交过程当中有存在感又有安全感,也满足了用户倾诉表达的*。不过这些功能用户是不会告诉你他真正想要真实头像还是非真实头像的,要靠我们去挖掘。

如何获取用户真实需求

1、获取足够全的信息。

途径极多,比较常见的就有:

    公开信息。包括新闻(百度新闻、科技媒体、微信搜索)、大众评论(微博、微信、知乎)、相关领域的网站和论坛、各种互联网分析网站(比如艾瑞咨询、企鹅智酷等)。

    用户调查。在线问卷(问卷星等)、线下问卷,还可以委托代理公司等。

    用户访谈。找到目标用户中较高质量的进行跟踪访谈,高质量的定义一般是在领域内资深、对产品体验要求高、有话语权,以及擅于表达。

    行业专家、同类产品从业者访谈。可以获得更落地、更真实以及更深入的一些信息。

    通过这些途径,要获取的信息大概是:

    市场规模、市场特点

    竞品状况、用户使用情况

    目标用户特征

    用户目前满足同类需求的方式

    用户期望其它哪些方式满足需求

2、整理数据、总结信息,并得出分析。

      整理和总结实际并不是特别棘手,稍有统计知识或者做过调研,这些都不用多说。在每一步统计和总结中,一定要做到两点:A. 有逻辑 B. 避免陷阱。比如,朋友的二次元项目做调研,发现垂直领域女性用户比例是 95%,是问卷得来的板上钉钉的,但做调研的过程中眼尖的他们发现,男生很少愿意填问卷,所以真实比例肯定是比这个小的。

      比如用户说一直想有人给他做饭,你不要就觉得需求是“找人做饭”,应该记下来的需求点是:平时忙没时间做饭,又不想出去吃觉得不干净。这样抽象出来的核心就是:方便、快捷、卫生。如果只是找个人做饭,结果预约步骤麻烦、上门服务又不够干净,即使再便宜也没用,因为这不是他的需求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9:05

这是个很有趣又很棘手的问题,最近问我这个的朋友很多。

类似的问题还有:

1. 真实需求是真正可以在产品投入市场前预知的吗?

2. 针对某些需求完成了产品,投入市场后效果差,就证明需求是非真实的吗?

3. 成功的产品,都是因为对需求的预测比较准确吗?

我先回答“怎样得到”这个问题。

完成需求的过程并非只是简单的一步,在我看来可以这么描述:

获取信息 - > 整理统计 - > 分析总结 - > 功能设计 - > 实景验证

1. 获取足够全的信息。

途径极多,比较常见的就有:

    公开信息。包括新闻(百度新闻、科技媒体、微信搜索)、大众评论(微博、微信、知乎)、相关领域的网站和论坛、各种互联网分析网站(比如艾瑞咨询、企鹅智酷等)。

    用户调查。在线问卷(问卷星等)、线下问卷,还可以委托代理公司等。

    用户访谈。找到目标用户中较高质量的进行跟踪访谈,高质量的定义一般是在领域内资深、对产品体验要求高、有话语权,以及擅于表达。

    行业专家、同类产品从业者访谈。可以获得更落地、更真实以及更深入的一些信息。

    通过这些途径,要获取的信息大概是:

    市场规模、市场特点

    竞品状况、用户使用情况

    目标用户特征

    用户目前满足同类需求的方式

    用户期望其它哪些方式满足需求

    按道理说,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性的东西。但很多有创业点子的朋友来问我的时候,我都特别懵*。

    “你说的这个两年前就有了啊。”“你这个市场有多大根本没有调查过吧...”“你觉得用户真的有这种使用习惯吗?”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少遍了。

    即便是所有信息都尽量获取全了,也只是完成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后面的几步真正做的人、做好的人,会越来越少。

    2. 整理数据、总结信息,并得出分析。

    整理和总结实际并不是特别棘手,稍有统计知识或者做过调研,这些都不用多说。

    我想提到的是,在每一步统计和总结中,一定要做到两点:A. 有逻辑 B. 避免陷阱

    比如,朋友的二次元项目做调研,发现垂直领域女性用户比例是 95%,是问卷得来的板上钉钉的,但做调研的过程中眼尖的他们发现,男生很少愿意填问卷,所以真实比例肯定是比这个小的。

    包括题主说的也是一样,由于种种目的,问卷填写者不会填写自己的真实意图,访谈者也可能不会告知真实的想法。

    另外,对于很多用户们提到的想法和灵机一动的点子,要发现背后的需求,要做沉淀,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当成真正的需求。

    比如用户说一直想有人给他做饭,你不要就觉得需求是“找人做饭”,应该记下来的需求点是:平时忙没时间做饭,又不想出去吃觉得不干净。这样抽象出来的核心就是:方便、快捷、卫生。

    如果只是找个人做饭,结果预约步骤麻烦、上门服务又不够干净,即使再便宜也没用,因为这不是他的需求点。

    3. 将需求转为功能设计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时会觉得这一步很简单。用户饿就给饭吃,用户渴就给水喝,这么简单的事情,为毛还要单独拿出来说?

    还是刚才的例子,上门做饭,方便要方便到什么程度?干净要干净到什么程度?OK,方便和干净的程度你大致有体会了,预约流程和上门服务的规范具体要做成什么样能满足呢?

    还是烂大街的例子,微信当初的语音对讲功能满足的就是移动设备上的方便、快捷沟通的需求,但在大部分产品设计者的心里,IM 的王道还是怎么把文字和表情做到极致。

    很多经典案例或者优秀产品设计总结,都会把“另辟蹊径”、“卓尔不群”、“意料之外”、“上帝之手”来作为形容,然而实际上这些优异的产品设计都是基于用户已有的需求。跟我一起念:用、户、已、有、的、需、求!

    我们之前也购物,所以我们也用淘宝。我们之前也读报看杂志,所以我们也用知乎日报和一刻。我们之前也到处贴广告发通知,所以我们也用 58 同城。

    需求必须是一以贯之的,你做一个天气 APP 是为了解决用户快速获取天气信息的需求,可能还有得到更多诸如环境信息、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的附加需求。但你还要做社交、做智能硬件,切的就离原来的需求差好几个次元了。没错我就是黑墨迹天气。

    当然,最牛的产品经理也不能保证自己设计的功能就真正符合了用户的需求,这时就需要下一步了。

    4. 快速验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修正需求

    这时候可以回答开头提到的三个问题了: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一个产品真正能不能火,因素实在太多。没人能确保自己的产品做出来就能让用户觉得卧槽牛*,更多的情况是,在不温不火中慢慢发现了需求的偏差,慢慢做好了更重要的功能,慢慢成为了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模仿 Twitter 的产品当年很多,新浪跟大家做的方式不一样,跟 Twitter 也不一样。它敏锐地把控到了娱乐、文化这一方向在国内的趋势,所以能做成做大。

    做团购的产品当年也很多,美团对用户端率先上了全额无条件退款的功能,对商家端率先提供了半自动结账的功能,很快就势如破竹。

    这些都并不是因为谁的天才,或者谁的巧合,就是因为对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需求的把控做得出色。小米一直提的互联网思维不就是讲这个吗。



    作为总结,就一句话:

    任何需求的分析和总结,要有逻辑、避开陷阱;任何需求的修正,要投入市场、观察用户。这样就能做出符合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