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是什么身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1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1:49
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简称,主要分为参公机关人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两大类。参公机关人员一般是指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编制和公务员一样是属于行政编制的,但是性质还是参公人员。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一般是某行政机关的二级机构,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待遇是参照公务员的。
也就是说,这两类人不是公务员,编制不是正式的行政编制,只是管理办法和福利待遇和公务员一样,这样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其实,这两类人之所以叫“参公人员”,也就是因为其管理办法是参照的公务员法,所以叫做参公人员,这个“参”是“参照”,而不是“参与”。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事业编制身份。

那么参公人员的编制和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呢?参公人员其本质是事业人员,因此编制还是属于事业编制的,只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参公人员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拥有非领导职务,并且福利待遇都是和公务员看齐的。虽然不是公务员编制,但除了编制以外都是和公务员一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1:50
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简称。 一般代表着享受公务员的待遇,编制一般属于事业编身份的人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1:50
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简称。 主要分为参公机关人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参公机关人员一般指的是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但是性质依然是参公人员;另外一类是参公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一般是某个行政机关的二级机构,编制一般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待遇参照公务员。
基本特征:
1、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2、参公事业人员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本身不是“公务员”身份(广东,浙江,山东等除外),因为受编制*,个别省份及地区参公事业人员不允许与行政机关相互流通。参公机关人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可以与行政机关人员相互流通。
必须是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人事部门批准的人员,才是参公人员;
那些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作人员,不是参公人员,他们依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工勤人员。
参公事业人员不是正式行政编制,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不是真正的公务员,在人事任用上现在相关*尚不明朗,因此“转任”的时候会比行政编制的公务员遇到更多的阻力(浙江省、广东省等绝大部分省份都可以转任,少数省份和地区只允许参公机关转任,参公事业不能交流到行政机关),其它方面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包括管理、工资待遇,以及退休后的待遇等)。
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 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1、从机构序列上讲,我国的机构分为:党的机关(即是通常所说的*部门,包括*办、组纪宣等几大部门)、*机关(即为*工作部门如*办、人社局等)、*机关、政协机关、法检两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这通常被称为“七类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列为行政机关,其人员身份为公务员,这是中国的特色。这七类机关都是行政机关,也即是通常所称的机关,其使用编制类型为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部分单位还有军转安置编制),所对应的人员为公务员或机关工人(通常为驾驶员)。
2、事业单位,一般指的是承担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其典型代表为医院、学校等,都使用事业编制,其人员称为事业人员。某些单位将承担公共管理职能和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卫生执法大队、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等等)批准其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人员就是通常所说的参公管理人员。
参公事业人员其本质还是事业人员,其事业编制类型仍然是事业编制,只不过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公务员必须要实行公务员登记,参公人员也要进行参公登记;公务员实行年度考核,参公人员也参照公务员实行年度考核;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参公人员也如此。并且参照公务员相应定为科员、副主任科员等公务员才能有的职位,在工资待遇上跟同级别的公务员一致。
参照公务员管理后和工勤人员相比待遇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差距在不同的单位也不一样,看你们那里怎么操作的。编制上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在进入上不同,参公人员进入要市级以上人事主管部门批,而工勤人员县级部门就可以审批,单位可以自行决定聘用,在晋升上不同,参公人员一般走的是干部晋升路线,而工勤人员一般走工人晋升路线。三是出口不同。参公人员管理是按照公务员进行的,而工勤人员一般是聘用的。经费来源不同,参公人员的人头费什么的是由财政保障的,工勤人员的是没有人头费的,人员待遇由使用单位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