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判决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22: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分钟前

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无合理理由缺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可能会被视为撤诉;而被告反诉时,可以作出缺席判决。原告未经许可申请撤诉且无正当理由缺席的,也可能面临缺席判决。中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非缺席判决主义和非一方辩论主义。

首先,中国的缺席判决与缺席判决主义不同。对原告,中国允许“按撤诉处理”,而不是视为放弃诉讼请求,这侧重于诉讼程序而非实体问题,且不会导致当事人实体权利丧失。对被告,虽然可以缺席判决,但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尊重其权益。相比之下,缺席判决主义在一方缺席即判定败诉,缺乏对缺席方权益的考虑。

其次,中国缺席审判制度与一方辩论主义有别。在一方辩论主义中,任何一方缺席都可能导致判决,而中国则区分原被告,且缺席判决由主动作出,而非当事人申请。这种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法官职权,忽视当事人主体地位,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即作出缺席判决;对原告和被告的处理不平等,影响双方权益平衡。

立法上,中国的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粗略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制度虽规定了使用缺席判决的情况,但对具体适用条件和审理方式缺乏明确指引,导致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这阻碍了缺席判决制度在保护合法权益和提高诉讼效率方面的初衷。

总的来说,中国的缺席判决制度在处理缺席当事人时,兼顾了程序和实体,但立法上的不足了其实际效果。需要在尊重当事益、实现平等保护和提升制度具体操作性方面进行改进。
扩展资料

民事诉讼中的缺席判决,即在一方当事人缺席时所为的判决。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为了避免遭受不利于自己的诉讼后果,都会于言词辩论之日到庭并进行辩论。但由于民事诉讼具有私法的性质,当事人对自己的权利具有处分权,而且,实践中经常存在一些阻碍当事人到庭的因素,所以当事人不能到庭的情形实属难免。在一方当事人不能到庭的情况下,应对有关的争议法律关系作出怎样的处理!为解决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形成了缺席判决主义与单方辩论主义两种代表性的缺席判决制度模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