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同时下降,大城市年轻人困局何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21: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9:01
随着2022年广州统计公报的公布,四座一线城市的人口数据也随之曝光。截至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873.41万人,相比上一年减少了7.65万人。深圳的常住人口也在过去一年中减少了1.98万人,从2021年末的1768.16万人降至1766.18万人。上海和北京也同样经历人口下降,上海减少了13.54万人,北京则减少了4.3万人。这意味着,四座一线城市在2022年合计减少了约27.5万人。
广深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与疫情背景下的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及外来人口回流相关,同时深圳从2021年开始收紧了落户。一线城市生活成本与生育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内陆一些二线城市的吸引力提升。
房价与教育是养育孩子最主要的两个成本。中国高房价问题尤其引人关注,尽管中国是建设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但房价却远高于其他国家。人口流动与房价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大城市房价坚挺,而中西部和东北的小城市则面临房价下滑甚至白菜价的现象。
人口为何向大城市流动?这与聚集效应有关,大城市提供更多的交流、创新、就业和消费机会,以及更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吸引人口持续流入。然而,随着总人口不再增长,不同城市人口出现分化,一、二线城市继续吸引人口,尽管生育率较低,但仍靠外来人口保持增长;而小城市和县城则面临人口大量流失,中西部农村地区则面临严重空洞化。
中国未来至少有20%的城市化率提升空间,意味着约2亿~3亿人口将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将持续流入大城市,即便有人担忧大城市人口过多,但根据聚集效应,人口越多,大城市人口会更多。东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其人口超过3700万,而日本人口仅为中国1/10,韩国人口仅为中国的1/25。首尔都市圈的人口接近2400万,与上海人口相近。
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仍相对较低,若类似聚集效应存在,一线城市应有2000万~4000万~5000万的人口规模,而二线城市则可达到2000万人口。因此,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并未过多,反而过少。
大城市的房价与人口数量并非直接相关,关键在于供给。非核心地区的住房供给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城市非核心地区的房价尤其是郊区房价相对便宜且稳定。上海等大城市仍有大量未开发土地,可大幅扩展住宅用地。新加坡面积仅约上海的1/10,容纳了约600万人口,且拥有港口、机场、公园等设施,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按照密度计算,上海容纳5000万人口并非难事。
中国大城市还有增加住宅用地的空间,可有效缓解普遍高房价问题。然而,近年来中国实行了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土地供应,加剧了高房价。相比之下,建设供地更多集中在人口流出的中西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住宅供大于求,出现大量烂尾楼和“鬼城”。
户籍制度与大城市土地供应不足是人口流入大城市的原因之一。通过放宽落户条件、提供购房补贴等措施,许多城市如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掀起了“抢人”大战,以吸引年轻大学生迁入。福州等城市甚至实现了零门槛落户,旨在壮大人口规模,不仅抢人才,也抢人口。
严控大城市人口规模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削弱创新力和拖累经济、推高房价、导致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减少社会流动性,加大差距。建议包括生育购房补贴,以调整土地供应指标跟随人口流动趋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人口自由迁徙,并通过房价与鼓励生育联动,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建设与鼓励生育。具体措施包括给予多孩家庭购房补贴,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以缓解大城市年轻人的购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