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朋友圈”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2024-09-08 来源:知网教育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喜欢发朋友圈,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都会发图片发文字,发得不亦乐乎;有人偶尔发个朋友圈,告知去向,请来办事者择日;也有人从不发朋友圈,也不看他人的朋友圈……人们发朋友圈,或率性而为,或工作需要,或处事谨慎,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反应。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列举了关于“朋友圈”的几种现象,一是有些人遇到生活中各种事情都会将图片、文字发到朋友圈,十分开心并享受这种状态。二是有些人偶尔会发朋友圈,主要是在朋友圈中发布有关工作的情况,请需要办事的人合理安排。三是有些人从来不发朋友圈,也不关注他的的朋友圈。省略号表示,也还可以有关于朋友圈的不同的情况存在。第二句话是对上文陈述对象的总结升华,人们发朋友圈,有的展示自我个性,有的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有的则体现了谨慎而为的性格,对待朋友圈的不同态度,会有不同的社会反应。第三句提出具体任务,如何看待不同的人对待朋友圈的不同态度。

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朋友圈”,对待朋友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朋友圈可以是彰显个性的舞台,将日常生活汇于朋友圈,让个人情趣显于朋友圈,将生活状态发于朋友圈。朋友圈可以是开展工作的有益补充,将工作的相关信息发于圈中,既不打扰他人又能利于他人,可谓一举两得。当然,我们也可以远离朋友圈,不在圈中发信息、不看圈中相关信息,远离朋友圈的多余信息,认认真真地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烟火气息,感受宁静淡然。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提出观点,在手机微信异常普遍的今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朋友圈,成为交流、互动、关爱和学习的重要载体。然后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朋友圈是一方关爱的热土,每天的朋友圈交流,有牵挂、有关爱、有情感、有祝福,而没有权欲、没有铜臭、没有伤害、没有私利;朋友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千山万水间就如同咫尺相近,犹如朋友就在眼前;朋友圈是一个学习的媒介,可以了解很多新事、学到很多知识、吸收很多精神营养,使各自的心理空间得到不断充实和激励,从而润物无声中就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最后总结,我爱我的朋友圈,爱朋友圈中的生活,爱朋友圈中的真情。

立意:

1.朋友圈中显个性。

2.让朋友圈成为工作的好帮手。

3.远离朋友圈,静心享生活。

【考场佳作】

勿让“朋友圈”圈住自我

时光拉动着科技的引擎,使之成一股重塑世界的原动力。科技敲开了新时代之门,给百姓的生活带了来巨大冲击。当走街串巷、呼朋引伴的情感交流方式逐渐褪去,一个新的名词——“晒朋友圈”汹涌弥漫开来。

于是,手机等新式工具将“晒朋友圈”这一表达方式推向高潮,无处不见的国民们,乐此不疲地发送着身边的事,让人不禁感慨:这庞大的世界已融为一体。是的,这个世界确实因“朋友圈”而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却又因紧密而让我们“无地自容”。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生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朋友圈”便仿佛一个放大器,将这种若有若无的影响放大为一张巨网。不可否认,我们的情绪、我们的生活从未有像现在一样出现如此大的波动。“晒朋友圈”将他人的情感通过千丝万缕,真实而强烈地注射入我们的心中。我们开始为他人感慨不公、怨天尤人而变得愤世嫉俗,我们开始为他人丰富的经历而自惭形秽。“晒朋友圈”如同一只巨手,摧毁了我们辛苦塑造的宁静,又将长绳牢牢束缚于我们的躯体。

更应该注意的是,在情绪丰富波动的背后,却是内心的空虚败絮。我们如同“瘾君子”般将目光死死地置于他人的世界,不知疲倦地点赞、转发。诚然,我们需要领略他处的风景,可“朋友圈”的过度消费终会让我们食欲不振,疲惫不堪。我们望及他人的幸福,却忘记了与家人的情感交流。我们领略到别人潇洒的出行,却感觉不到身边的优美自然。在虚拟平台搭建的信息网络中,我们丢掉了书籍的诗意以及对生活最为真实的感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似乎也在此屡屡碰壁。灵魂寄居于他人的世界,我们却成了空虚的躯壳。

毋庸置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晒朋友圈”的风靡自然有其内生合理性。可当我们将整个内心托付于之,我们终会躺在它为灵魂掘好的坟墓里。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对“朋友圈”淡然处之,回归真实的生活,也许如此我们才不会跳入时代的怪圈。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也有许多的生活乐趣是无法分享,只能自己去感受的。千辛万苦解出一道题是乐趣,费尽周折写出一篇佳作是乐趣,运动场上跑完一圈又一圈不断挑战自己是乐趣。这些乐趣,这些心情,真的能与人分享吗?分享了别人真的体会得到吗?自然不能!我们不妨拒绝朋友圈的炫耀与羁绊,把乐趣埋在心中,独自品味,慢慢思考,从中找到成功的方法,找到前进的动力,找到快乐的源泉。让这些内心的乐趣与感受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的精神力量,岂不更好!